信通院张海懿:5g前传产业链初步形成,后续仍需聚焦共性发展
2020-09-27 10:06:48
9月13日,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张海懿在第22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--2020中国国际光电高峰论坛期间举办首届“5g前传技术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”上表示,5g前传产业链初步形成,后续仍需聚焦共性发展。
25g成为5g前传主要承载速率
“5g基站建设加速,前传市场逐步开启。”张海懿指出,我国2020年度计划新建5g基站50万左右,覆盖地级以上城市。截至6月底,累计开通的5g基站已超41万个,9月份可能完成全年目标,预计后两年基站建设数量依然持续快速增长。
5g基站建设将直接拉动前传承载网络及光模块需求,2019年三大运营商前传光模块(10g/25g)采购达百万量级,2020年增速明显(截止8月,已有约180万只25g cwdm模块采购需求)。
同时,张海懿表示,5g前传承载需求明确,25g成为主要承载速率。
5g前传承载基本需求方面,传输距离10km以内为主,少量15~20km;接口类型aau和du之间接口采用ecpri接口;传输容量方面,一般基站配置为3通道单纤双向6个波长或6通道单纤双向12个波长,对于热点大容量的多载频配置,通道数量和波长数量会更多,5g/4g共站时,还有crpi和ecpri混传需求。
由于5g ran存在cran和dran多种部署模式,前传也出现多种承载方案。“dran以光纤直驱为主,并可使用单纤双向(bidi)模块进一步节省一半光纤。cran消耗光纤资源多,wdm是目前的主流方案,并有无源、半有源等部署方式,是未来基站前传主要方式。”
半有源成为wdm前传部署型态热点
张海懿指出,5g前传承载还存在一大特点就是多种wdm前传技术方案并存发展。半有源成为wdm前传部署型态热点。
“半有源a型,du侧有源,部署有源设备,局端设备支持远端光模块的监测和控制,aau侧无源,只部署无源合分波器。半有源b型在du侧增加监测接口和有源的监测板卡,增加少量维护功能;aau侧无源,只部署无源合分波器。”
调顶是通过调顶的方式来生成一个低速的光随路信号,并加载在波长通道的主信号上,用于实现波长的监控以及传输光随路开销等。g.metro系统波长自动调谐功能即是采用调顶技术实现。
“基于调顶技术实现远端模块管控。”张海懿具体指出,调频和调幅技术都可以实现ddm状态远程监控,实现线路/支路光纤,模块故障定界。 当前设备实现以调幅为主,mwdm/lwdm也在进行调频方式的研究和规范制定。可与其他传送网管系统集成oam。
光模块是5g网络的基础构成单元,部分设备中成本占比>50%~70%;5g前传由于速率容量、传输距离、工作环境、光纤资源和同步特性等需求的不同,对光模块提出新型差异化要求,业界提出多种5g光模块皇冠球网手机网址的解决方案。在张海懿看来,光模块为5g前传核心单元,灰光和彩光多种制式并存。
5g网络建设初期,光纤资源充裕的场景,尤其是dran场景,前传以光纤直连方式为主;基站塔上塔下互连一般采用25gb/s duplex光模块;传输距离更远或链路损耗更大的aau与接入机房间的光纤直连场景可采用25gb/s duplex和bidi光模块。
5g前传采光模块及芯片皇冠球网手机网址的解决方案中25gb/s wdm成为热点,初步部署至少6波(100m频谱带宽s111站)或12波已定义10gb/s接入型wdm组网和波长无关、无色化实现机制,将在此基础上修订25gb/s速率。在产业方面,10g波长可调光模块已完成开发和验证测试,即将量产;25g波长可调光模块多厂家开发测试阶段。在方案落地方面,张海懿认为,25g全c波段可调模块功耗和成本需进一步优化;窄带可调模块成本低、可考虑早期按需部署。
5g前传仍需聚焦共性发展
张海懿指出,设备商、模块商围绕5g积极开展前传光模块及设备研发,不同wdm产品成熟度存在差异,cwdm最为成熟。
国外领先厂商在5g前传光模块用核心光电芯片产业化能力方面已基本成熟,国内厂商整体上仍处于研发或小批量阶段,有待进一步聚焦短板加速推动。
从2019年开始,5g前传相关的模块、系统、管控等标准化工作全面开始,目前在ccsa、itu-t、o-ran等多个标准组织同步进行相关标准制定工作。张海懿预计,5g前传模块、前传系统的标准化将在2021年上半年初步完成标准化工作。
最后,张海懿建议业界后续聚焦不同wdm方案产业基础共性,合力推动5g前传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来源: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协会